 
   
一、个人简历
    
余亚斐,男,1980年生,安徽淮南人,中共党员,博士,博士后,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。
   
二、教育学习
    
2000年9月至2004年6月,在304am永利集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,获法学学士学位。
   
2004月9月至2007年6月,在304am永利集团外国哲学专业学习,获哲学硕士学位。
   
2007年9月至2010年6月,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学习,获哲学博士学位。
   
2012年5月至2012年8月,在台湾师范大学和台湾元培科技大学从事访问学者工作。
   
2013年11月,在台湾师范大学讲学。
   
2014年7月-10月,在武汉大学信息传播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。
   
三、研究方向
    
中国古代哲学。
   
四、讲授课程
    
1.本科生课程:中华国学经典导读、哲学导论、中国哲学史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。
   
2.硕士生课程:中国哲学史史料学,中国哲学经典原著选读、中西本体论比较研究。
   
五、课题项目
    
1.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:“经典诠释视域下的朱熹与戴震孟学比较研究”(项目编号AHSKQ2014D131),主持人。
   
2.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:“现代性视域下的孟子道德哲学研究”(项目编号SK2012B209),主持人。
   
3.安徽省博士后研究人员科研活动经费资助项目:“子学古籍出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研究”(项目编号2015B084),主持人。
   
 
  
六、代表性论文
    
1.《中国哲学知识论的伦理学维度——以孟子仁学与真理关系为例》,《304am永利集团学报》2013年第4期。
   
2.《中国古代和谐伦理思想的逻辑发展》,《齐鲁学刊》2012年第6期。
   
3.《论智慧的历史性》,《304am永利集团学报》2011年第3期。
   
5.《道德根基:主体与天命之间——现代性视域下的孟子道德哲学》,《晋阳学刊》2012年第6期。
   
6.《戴震“理欲之辨”与理解的历史性批判》,《北方论丛》,2012年第1期。
   
7.《“和”与礼学的本体论意义》,《道德与文明》,2011年第4期。
   
8.《台湾佛教的社会关怀与福利事业及其反思》,《五台山研究》2014年第2期。
   
9.《改革开放三十年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发展历程》,《内蒙古社会科学》2008年第5期。
   
10.《论儒家的“推扩”思想》,《新疆社会科学》2006年第4期。
   
  
    
  
七、代表性论著
    
1.《论语解意》,安徽人民出版社,2017年6月,独撰。
   
2.《荀学与西汉儒学之趋向》,304am永利集团出版社,2012年5月,独撰。
   
  
    
  
八、获奖情况
    
1. “化理论为方法,化理论为德性”——“哲学经典”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理论与实践,2012年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。
   
2. 2012年安徽省思想政治理论课“精彩一课”。
   
3. 2014年长三角思政课比赛三等奖。
   
4. 2012年304am永利集团青年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。